第三十一章 时代的一粒灰-《疫地记者的77天》
第(3/3)页
郭安安跟同事问明他们出发的时间,又专门查过地图,除去路上排查和休息的时间,大致估算出他们十点左右即可抵达湖汉市区,为了不影响他们集中精力开车,郭安安先仔细研究了一下他们的资料,在九点半左右时,才拨通了他们的电话。
开车来的男主人,名叫赵汉庭,是寿城当地的菜农,家里种了包括黄瓜、西红柿、青椒、茄子等在内的十余个品种蔬菜。在前年的大水中,他家的大棚被冲垮,一年的血汗就打了水漂。今年刚缓过劲来,一听湖汉人民吃不上蔬菜,二话没说,带着妻子王翠翠连夜就奔去了大棚里。
将菜装上车后,两个人商量了一下,也没再雇司机,而是直接拉着满车蔬菜就直奔湖汉而来。
赵汉庭是老司机了,曾经也天南地北地跑大货车,没少往湖汉地区运蔬菜,所以这一趟也算是轻车熟路。中途,赵汉庭开车开累了,王翠翠便直接顶上去,别看王翠翠是个女人,干起活来却比男人还要卖力,当然开起车来也是飒爽地很。
接到郭安安的电话时,赵汉庭正在通过最后的高速关卡。王翠翠头脑清晰地告诉郭安安两人的定位,以及到达联络地点的时间。
郭安安计算一下他们抵达的时间,如果自己现在出门,应该可以在他们之前先到。
“也不知道他们带防护服了没,长途跋涉到这里,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同胞才行。”郭安安重新背上自己的战“包”,往里面塞了两件防护服,还放了几个口罩。其实郭安安箱子里库存的防护服和口罩也剩余不多了,但是她还是想为赵汉庭夫妇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,毕竟他们在这种关键时期挺身而出,已经非常不容易,总不能让英雄流汗又流泪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边。
把自己全副武装后,郭安安开始往他们所联系的接收点走去。
所谓接收点,其实也是为了应对突然增加的蔬菜等物资供应,是一个临时的地点,在这里,有志愿者专门帮忙卸货、分装,同时对运来的货物登记后,分发给有需求的部门、企业和个人。不过,为了不引发乱抢浪费等情况,绝大多数捐赠者会直接要求捐赠给定点医院、公安民警、基层社区服务中心等企业和单位,以确保他们后厨的蔬菜供应,而剩余的物品,则可以以低价走上超市的货架,供缺货的市民们进行挑选。
上午十点多一点,赵汉庭夫妇风尘仆仆的驾车来到接收点。
郭安安一看到赵汉庭那高大却拘谨的模样,立马就认出了这个带着些腼腆的山东大汉,而王翠翠此刻正在指挥志愿者们卸下车上的蔬菜。
“赵大哥,您和嫂子都辛苦了。这是我为你们俩准备的防护服和口罩,希望您在湖汉保护好自己。”
赵汉庭接过物品,扭头看一眼王翠翠,于是又还回去一件:“这种东西不好买,你还是先留着自己用吧,只用给我老婆留一件就可以了。”
说罢,急忙招呼王翠翠过来:“翠翠,你过来,先把这衣服穿上。”
郭安安执意要把两件防护服都送给赵汉庭,赵汉庭推辞不下,只好接了。
两个人虽然已经经过了全身消毒,可是之前听说了很多关于病毒的消息,说不害怕那是假的。
“请您确认一下这个单子上的物品名和数量对不对。”站点负责人将清单放在桌子上。
赵汉庭仔细看完,“没错就是这些。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请求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