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 好想念大馒头-《疫地记者的77天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一直盼着闺女承父业的于乐山眼巴巴地望着闺女,却换来一个否定的摇头。

    女大不由爹,那就先由着她折腾两年吧,于乐山带着满腹委屈,撅着嘴跑去卧室找夫人给安慰了。

    不过于珊珊明显没了刚才那股轻松劲,她知道自己终究要去继承老爹给她打下的江山。

    “郭主任,我可以请教您一个问题吗?”

    “可以啊,你说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样才能变得像您一样优秀?”于珊珊虽然一直不想接老爸的话茬,但自打去年以来,于乐山竟然显出了些许老态,这让于珊珊有些于心不忍,但她仍然想在转行之前,能写出一篇能拿的出手的作品,起码算是她当记者的留念。

    “其实我认为,你作为一名入门记者,已经进步很大了。而且你是专业出身,水平素养比非专业出身要高出很多。”郭安安想了想,又发过来一段话:“如果你是抱着在这个行业里出人头地的想法来的,那就去选择最热门、最容易出爆款文章的门类去努力;如果你是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,那就扑下身子,踏踏实实去真采访,去找出让你眼前一亮的故事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怎么找?”

    “你仔细回想一下,之前看到的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报道,它们都有什么特点?”

    于珊珊仔细想了想,肯定的答道:“标题好,能让人不由自主的点进去。”

    “没错,题好文一半。但这个题好,还是建立在内容上的。”郭安安在给人传授经验方面就从来没保留过,她总是把自己从业以来的经验尽数告知别人,但是对别人有没有帮助,她是不敢保证的,毕竟每个人的学习领悟能力有限。

    “要想把内容做好,第一要看选题,这类之前你都经过专责培训,我就不多说了。第二,选题确定后,去找亮点,做新闻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写好新闻故事,而这个亮点就是一个突破口,也就是说先找到一个切入点,以点带面,举一反三,如果你觉得不太懂,就去搜索一下针尖理论,一根针之所以能轻易地穿透物品,就是因为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了锋利的针尖上,这个亮点就是新闻选题的针尖。第三,用合适的表达方式来把亮点转化为生动的新闻故事,那些让人读起来流畅而没有距离感的语言,往往最能吸引读者,你可以想想小时候读过的格林童话,那里面的语言简洁、直白,这种方法应用在新闻写作中,也是非常有用的。”

    于珊珊仔细读完郭安安发过来的话,上面的每句话她都懂,但是应用在实战中,却不知道要怎么操作。不过她是个听话的好学生,马上就翻出书架上的童话书,摆到自己床头。

    “但是我还是不太懂,亮点要怎么找?”

    郭安安挠挠头发,学生太好学了,着实也比较费头发:“打个比方吧,有一位伐木工,每天到森林里伐木,伐得速度又快、质量又高,是伐木界的劳模。你觉得这类算是新闻吗?”

    “这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嘛!”

    “没错,但是如果有一天,他突然放弃了这份工资很高的工作,跑去山上种树苗了,还把一座光秃秃的山变成了座绿山。这类算是新闻吗?”

    “算!”于珊珊斩钉截铁。

    “伐木工伐木,是份内工作,但伐木工不伐木了,这其中就有亮点可以挖了。”郭安安说完,感觉自己已经点得足够明白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