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章 我们支持上架-《疫地记者的77天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俺家老赵就是脸皮薄,他不好意思说我说。其实,前两年寿城发大水,把我家的大棚都给冲垮了,那可是我俩投入了这些年所有的积蓄,还跟银行贷了款才建起来的,说没就没了!当时我俩连想死的心都有了。但是多亏有好心人的捐助,帮我们重新拾回信心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有个湖汉人给老赵打电话,说他这边可以给提供低价高质的钢结构大棚,还亲自安排车给我们送了过去。这份恩情,我们一辈子都记得!”

    王翠翠说到动情处,一双眼眶红彤彤的,“我们都知道,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,人家在我们困难时,拉了我们一把,现在湖汉到了困难的时候,也是我们回报他们的时候了!”

    郭安安对夫妇二人肃然起敬。

    赵汉庭又补充道:“其实,撇开这份恩情不谈,如果我们看到其他地方也没了蔬菜可吃,我们还是会把自己最好的蔬菜捐出来,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,都是一个大家庭。”

    王翠翠在旁练练点头。

    越是在困难的时候,越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心,这一场疫情,则让湖汉人看到了全国人民的真心。

    网上曾盛传“热干面,加油!”的漫画,武汉病了,但他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在病房外关注着他,支持着他,保护着他!

    短暂的休息过后,赵汉庭和王翠翠向郭安安告别,他们还要开车返回自己的老家,如果有机会,或许还能再送一车蔬菜过来,如果没有机会,那就在家里安心隔离十四天。

    郭安安目送二人离去,她本来想为他们提供一顿热乎乎的盒饭,可是鉴于现在的情况,他们还是婉拒了郭安安的好意。

    “我们来之前都备好了干粮,光煎饼就带了几斤呢!我们没钱,能捐的就这一身力气了!”

    正是这一句话,瞬间打开了郭安安的思路。她又在蔬菜接收点与负责人聊了一会,才知道,就连这小小的接收点,都是要24小时值守的,有时大半夜来了捐菜车辆,他们也要组织志愿者帮忙卸车,按照他们的话说,就是:人家大老远来了,总不能让他们干等我们上班时间再处理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,又有几辆来自不同省份的车辆驶入,也都是自发前来捐赠蔬菜的。

    郭安安内心很是感慨,菜农们平时卖菜为生,在这种关键时候,宁可自己搭上力气、搭上油费路费,也要来支援湖汉,这是一种多么可敬的奉献精神!

    回到宾馆,郭安安又专门拨通了相关部门的电话,专门就“捐赠蔬菜被卖”的质疑进行询问,对方没有丝毫推诿,而是正面认真地回应着郭安安的问题:外地捐赠湖汉的蔬菜,主要保障供应、平抑菜价、丰富市民“菜蓝子”。根据疫情防控职责分工,部分捐赠蔬菜在定点商超进行销售,销售收入将专款专用、列为防疫资金使用。

    这些答复与郭安安在蔬菜接收点处所了解到的一致,也更有可信度。

    于是,在郭安安关于鲁汉两家亲的最新报道中,不仅大力宣传了菜农驱车一千公里为疫区捐菜的好人好事,还正面回应了引发网友热议的舆情问题,在得到正面回应后,网上关于“卖菜”的质疑终于沉冤昭雪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