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样的镜头,是为了表现包拯的聪明才智。 不过这场戏的重头戏不是在这里。 或者说,对于陈平与周结来说,这些都不算什么。 因为此前陈平饰演的公孙策的才智也是超过了众人,而包拯智抓小偷……这两幕只能说是两人打了个平手。 如果抛开名字不说,大家不知道他是包拯,恐怕观众都不知道谁才是主角,谁才是配角。 接下来两人的对戏,便是告诉观众,谁是主角,谁是配角。 “好,这条过。” “周结,你休息一会,一会你与陈平对戏。” “你们两人表现的都很好,争取一条过。” 周结自然有两把刷子。 他饰演的包拯演得可爱有趣,又聪明过人。 而且不拘小节,与群众打成一片。 甚至不怕脏,不怕累,还不耍大牌。 比如上一场戏当中为了抓住小偷,用了一只生猪当成是破案的推动道具。 周结竟然抱起生猪,亲切的与活猪对话。 休息了大概10分钟,周结与陈平来到片场。 因为之前陈平饰演的公孙策第一个将铜钱放到包拯的碗里,周结走了过来,向陈平表示感谢说道:“公孙策,刚才多谢你了。” 陈平则是微笑的说道:“你这点小聪明也未必能登大雅之堂吧。” 这句台词一出,周结内心就愉悦了起来。 谁是主角,谁是配角,其实早就定义好了。 主角哪怕演技再差,台词都是高大上……找不出任何缺点。 配角就是演得再好,台词都是惹人生厌。 比如上面一句。 明明包拯是做了好事,但公孙策却说你这点小聪明难登大雅之堂。 这让观众一看就明白,公孙策这个角色一定是配角,要不然也不会说这样的话。 而陈平越是说这样的话,周结则越是装着情商很低的样子,回道:“可是,我只想帮了个小忙而已,没有别的想法。” 他又哪里会是真的情商低。 这里将包拯饰演的情商越低,越是反衬出公孙策的高高在上,越是让他与主角拉开距离。 事实上,也确实如此。 接下来公孙策的台词更为的糟糕。 虽然看出了周结是故意这么演,但陈平仍是按着周结的想法,将下面的台词说完:“我们都是读书人,不是耍猴马把戏。如果他日考取功名位例朝臣,到时候这些小事就会成为笑柄,那可有失身份了。” 不得不说。 这样的台词简直就是二逼编剧写的。 为了托出包拯的高大上,不得不牺牲配角的智商。 配角是配角,不是龙套。 你说龙套说这样的话多少还可以理解。 反正吃瓜群众,说好听的,说难听的。 有修养的,没修养的……都有。 可是。 同样是泸州才子的公孙策,怎么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? 不过。 剧本就是剧本。 演员必需按着剧本这样演。 虽然陈平可以通过导演空间修改剧情,但陈平没有这样做。 至于原因。 那是因为,几乎是整个40多集的剧本,几乎都是这样的台词。 不管怎么样,台词都要将公孙策给拉下水。 真要修改的话,恐怕整个剧就得动大手术。 拍是可以拍……万一拍到一半又出现笑傲江湖一样的插曲,那就吐血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