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十七章、政治制度-《神帝封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人族之外各族无比崇尚简单,一则在于他们无论社会文明程度原本就无比简陋,二则还在于,他们根本学不了人族无比先进、发达的文明;当然了,他们既是做不到也是不愿意去做。

    这里简单说一下。传说,古代(零界)人族始皇帝建立了大秦,自认功业超过上古的三皇五帝,于是自称皇帝;特意前面还加上“始”字。其一,专示自己为开始的第一位;其二,希望自己后代能“有始有终”地,一直传承下去。

    1、实行皇帝制。确立了皇帝独尊、皇权至上、皇位世袭的制度。

    2、设置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。三者互不隶属,都对皇帝负责。这样,国家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。

    3、南征魔妖,北击兽族,修筑长城。奠定了人族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。

    4、统一文字、度量衡。

    5、实行郡县制。

    6、为了巩固国家统一,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线。

    7、焚书坑儒,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。

    其后历朝历代,政治制度一直都在有所演变、完善。总趋势是越来越复杂,分工越来越细致,统治管理自上而下越来越周密具体。后世明太祖朱元璋做出了很大改革,而且比较有新意。

    朱元璋觉得丞相太专权,就废去宰相一职,仿宋殿阁制设内阁。明朝在中央设置六部、五寺、特务机构内行厂、三公、诸司、外三监、内十二监。

    1、六部

    明朝在中央设置吏、户、礼、工、刑、兵六部,与前代相比,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。

    胡惟庸案之后,朱元璋废丞相之职,取消中书省。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。每部只设一个尚书,两个侍郎,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。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。

    其中以吏部(主管文官升迁)最为重要,户部人员最多。礼部(主管祭祀大典)与工部(主管公共建设)地位较低。

    2、监察机构

    在洪武十三年前,明朝还沿袭前朝的监察制度,设立御史台,有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。

    洪武十三年后,朱元璋废御史台。两年之后,朱元璋设立新的监察机构-都察院。

    都察院下面设立监察御史若干人,分巡全国各省,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。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,范围大体为一省。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,有事带印出巡,事毕回京缴印。到明末,监察御史分为十三道,共有一百一十人。

    3、六科
    第(1/3)页